文:古禾
說到游記,《徐霞客游記》大家都很熟悉,但提到最早的游記,可能有點說不清。
一個答案是:《穆天子傳》。
還有個更直白的名字,叫《周王游行記》。很明顯,這是一部國王的游記。
穆天子是誰?穆天子即周穆王。姓姬名滿,是西周第五位君主。
他的父親周昭王死在南巡的路上。
或許是為了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或許只是某一天興起的一個念頭: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3000多年前的穆天子開始了他的長途旅行。據書中所載的路線和行程,穆天子一共西行了兩次,第一次到達陰山之西;第二次登上了昆侖山,到達過瑤池。往返行程共計三萬余里。那時候沒有啥旅行資料可供做功課,只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穆天子旅途上遭遇過突發的險情,也體驗過異域風情的美妙。因此,《穆天子傳》可稱為中國最早的游記,穆天子稱得上中國最早的旅游探險家。
1
我們先看一下穆天子出行的豪華陣容:
保鏢:七萃之士。穆天子的禁衛隊。萃是聚集的意思,七萃之士即天子身邊聚集的智勇雙全的高手,相當于鞍前馬后保駕護航的貼身侍衛。他們全副武裝,隨時待命。從書中看,每次穆天子一有情況,七萃之士就有人挺身而出。
隨從:六師之人。穆天子所統六軍之師,相當于隨行部隊。也協助沿途諸侯國的保衛工作。另外還有六條良犬跟隨。
座駕:八駿之乘。八匹駿馬拉的車乘。八駿分別為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車夫:造父、叅百、耿翛、芍及。從書中看,也負責接受部族的禮物。
導游:伯夭。本為河宗氏國君,為穆天子祭祀黃河時的主持人,還代理過天帝授命的角色。后主動申請作穆天子西行的向導。
這里多說幾句八駿的話題。書中的八駿是以毛色命名的,赤、白、黃、綠等,快成彩虹了……奔跑起來畫風一定很不一般。
而《拾遺記》里以速度命名: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
三全本《拾遺記》
絕地、越影、超光、騰霧,這些名字超燃對不對?每一匹都是飛檐走壁騰云駕霧的絕世神馬。也許正因為此,八駿跳脫而出,不僅一下躍進后來的詩文里,更是穿越到現代,成為大畫家徐悲鴻的代表作。
徐悲鴻《八駿圖》
有了如此堅強的后盾,穆天子心里有了底。
至此,一場未知的探險之旅正式開始。
2
那個時候,人們對大自然很是敬畏,穆天子一路遇山拜山,見河祭河。
他們沿途經過很多諸侯國,這些小國的名字奇奇怪怪,那里的動物也很神奇,穆天子見過白角的黑牛和黑羊,見過小腦袋大鼻子的猛獸,以及赤豹白虎熊羆野狼無數……他喝過白鶴的血,用牛羊的乳汁洗過腳(為啥不是洗臉)……
每到一個地方,穆天子就和人家互換禮物以示友好。他們以金銀、貝帶(貝殼裝飾的腰帶)、朱砂或絲織品等,換來成千上百頭牛羊馬犬……(很好奇,長途出行,除掉祭祀用作犧牲品,這些成批活著的動物是怎么處置的?)
那個時候,大山大河還未命名,清風明月只等閑人。平野之大,足夠穆天子隨心所欲。
他在一個山坡下吃了鹿肉,覺得美味,就把這個地方叫甘。
他在一片草野之中飲酒奏樂,就把那個地方叫樂池。
他在漯水邊喂馬并種上棗樹,就把那個地方叫馬丘。
……
3
漫漫長途,總有不確定的情況發生。
有一天,他們走在茫茫沙漠里,穆天子口渴了,到處找不到水源。
這時候,護衛中,有一個叫高奔戎的機靈人,就取白馬脖子上的血給穆天子喝。
穆天子喝了后,贊不絕口。書上叫“天子美之”,于是賞賜了高壯士很多金銀財寶。(只是,不知道這位壯士自己當時可曾喝過些什么,來撫慰一下饑渴的口舌)
我們還是繼續說這位高壯士的英勇故事。
有一天來了一個突發事件。一只老虎出現在路邊的蘆葦叢中。天子馬上要過來了,怎么辦?高壯士自告奮勇,要活捉這只老虎獻給天子,而且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居然成功了。
天子將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請生搏虎,必全之。
這項獨門絕技,孫悟空和武松恐怕也自嘆弗如,甘拜下風。
周穆王盛贊高壯士的壯舉,他命人用籠子把老虎關起來養著,還把這個地方叫做虎牢。虎牢由此成名。也許因為這個名字太霸氣,當然主要是地理位置和名字很配,后來的歷朝歷代竟然為了此地爭得頭破血流。到了三國時,虎牢關更是上演了一場武林巔峰對決:劉關張三兄弟大戰呂布。虎牢關從此更是紅得發紫。
鄭州汜水虎牢關
4
穆天子繼續旅程,一路向西。最后到達了西王母之邦,見到了傳說中的人物西王母。
西王母是西王母之邦的領袖,愛好和平,冰雪聰明。
這次會面。他們在風景秀麗的瑤池吃飯聊天。彼時云白天藍、空氣新鮮。
新疆天池
西王母清唱了一曲很美的詩謠:
白云在山,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穆天子則答道: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西王母希望穆天子以后能常來看看,穆天子答應三年以后等百姓安居樂業了就來。
這等場景,很想為他們插播一曲《女兒情》,雖然并不十分合適。
言歸正傳,西王母的美好形象就此建立。她本是活生生真實存在過的西方女王。但她一定想不到,她的唱詩撩撥了人們的八卦之心。自此之后,滾滾紅塵,就一直隱約跟隨著她和穆天子的種種傳說。更有數不清的影視劇把她視為神話傳說中的仙姑或仙女。
5
以上種種,都是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記錄文字。以穆天子為中心的交通路線圖,以及大致的方位、里程和地形基本都得到了后世的確認。
這一路走來,越過沙漠,穿過小河,風兒吹過,云兒飄過。英雄為他捉過虎,王母為他唱過歌。
當然,仔細一看,穆天子在游山玩水的同時,其實一直都沒有忘記國家大事。平定叛亂、大會諸侯、祭祀山河、檢閱部隊,一直在隨時進行著。
6
當初,穆天子帶著大部隊在曠野撒歡兒,打獵、釣魚、射鳥的時候,就問過部下一個可愛的問題:我這樣耽于游樂,后人會不會罵我呢?
不得不說,穆天子真是一位善于反省的好帝王,至少比起烽火戲諸侯三番五次不知死活的某人是好太多了。
其實,穆天子游行西方,只是他管理諸侯的一種方式,是他身在其位必須履行的義務。就像他們正式出行前,穆天子曾以莊嚴隆重的禮儀祭祀過黃河。這也是古代帝王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
所以,穆天子的問題,一位護衛給了個讓他滿意的答案:
后世所望,無失天常。農工既得,男女衣食……與民共利,世以為常也。
什么意思呢?
就是后世只希望天子不要違背天道。只要農工各得其所,官吏各司其職,百姓豐衣足食,四季正常輪回。每個人都有享受人生的權利,這是人之常情吧。
這番話深深打動了天子,所以,天子一高興,解下貼身玉佩贈給這位善解人意的護衛。
當然,歷史人物所作所為的政治得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穆天子會在大雪天讓部下停下來休息;看到大雪天凍死的人,曾作詩以表哀思;因為愛妃盛姬的去世,穆天子流淚不止。
至少,我們今天讀《穆天子傳》的感受之一是:這樣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穆天子,他的“詩和遠方”,都在路上。
與《山海經》并稱的歷史奇書,
中國最早的游記
《穆天子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高永旺 譯注
32開 精裝
9787101138221
26.00元
《穆天子傳》(簡稱《穆傳》),最初題名為《周王游行記》。是西晉初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且唯一流傳至今的竹簡古書,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被學界視為一部奇書。據《竹書紀年》《史記》等相關記載,周穆王在位凡五十五年,于十二年(前965)至十八年(前959)間,兩次西征,東達淮泗,西及昆侖,南至鄱陽,北絕流沙,行程共計十九萬里。《穆天子傳》正是記載周穆王巡狩四海的一部珍貴歷史古籍。
全書分為六卷。第一卷記載周穆王于十二年(前965) 至十三年(前964)間的第一次西征。周穆王自宗周洛邑出發,渡黃河北上,經蠲山,渡漳水,越井陘山,沿滹沱河北岸登越恒山,北巡犬戎;又西行出雁門關,經今山西平魯到達今內蒙古河套地區,祭祀河宗,又西征至河宗氏的溫谷樂都。第二卷至第四卷記載周穆王于十七年(前960)至十八年(前959)間的第二次西征。第二卷主要記載了周穆王巡游了昆侖山一帶 ,歷壽余、珠澤、赤烏、曹奴、長肱、容成、群玉山、剞閭氏、鄄韓氏等地,順利抵達西王母之邦的行程和事跡。第三卷記述了周穆王會見西王母,大獵于曠原,然后東歸,經智氏、閼胡氏,南越沙漠,到達壽余的行程與事跡。第四卷主要記敘了周穆王從西域繼續東返回國及在國內游歷并最終回到別都南鄭的行程與事跡。第五卷主要記載了周穆王于十四年(前963)至十五年(前962)間,以洛陽為中心,在中原一帶巡狩的事跡。第六卷記載周穆王繼續在中原一帶巡狩、畋獵,期間穆王寵妃淑人盛姬染病去世,周穆王依照王后之禮為她舉行了隆盛的喪禮。
《穆天子傳匯校集釋》
[晉]郭璞 注 王貽樑 陳建敏 校釋
繁體豎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38290
49.00元
《穆天子傳》是西晉時從汲郡戰國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書中的一種,是關于西周史的重要先秦文獻。晉代郭璞為之作注。王貽樑、陳建敏搜集明清以來各版本《穆天子傳》二十六種,及各類研究論著三十六種,著成《穆天子傳匯校集釋》。該書資料豐富,校釋詳實,是研究《穆天子傳》的重要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