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家門而不入說的人物是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文學作品和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現代文化史,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魯迅的作品以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關注為主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和《孔乙己》等。他的小說作品風格獨特,語言簡練,富有思想性和藝術性,被譽為“白話文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魯迅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三過家門而不入。據報道,他在1926年秋天離開家鄉浙江紹興,前往北京參加文學研究會,但并沒有回家。他在北京待了兩年,直到1928年才返回家鄉。在這段時間里,他長期在北京工作,并沒有回家看望家人。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他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也是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之一。
魯迅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行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有些人認為,這種行為表明他對社會不公和不平等的強烈的抗議和批判。也有人認為,這種行為表明他對自己的家人和家鄉缺乏關心和關注。無論如何,魯迅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行為都成為了他作品中一個經典的形象,也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