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愛搶手機,給還是不給?搞清楚背后的原因再決定(寶寶喜歡搶手機)
已經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但是因為疫情原因,我們還是不敢出去遛娃,只能讓小堯妹一天到晚在家轉悠。在家帶娃帶到崩潰的時候,偶爾想拿出手機放松一下,結果屏幕還沒按亮,小堯妹就已經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身邊,眼巴巴等著手機屏幕開啟了。一見這場面,老母親只好把手機收起來,默默給娃拿起了繪本……
寶寶搶手機的畫面,每天都在千家萬戶上演,讓帶娃的老母親們頭疼不已。娃為什么總愛搶手機?娃總搶手機應該怎么辦?到底要不要給娃玩手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老母親們關于手機的三連問。
寶寶為什么喜歡搶手機?
1、父母愛玩手機,寶寶很眼饞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玩手機這件事其實也不例外。在小寶寶的眼里:“爸爸媽媽在家手機不離手,咦?怎么爺爺奶奶也有?”“啊,大家都在玩手機!我也想要玩……”家長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如果總是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想讓娃不搶手機都很難!
2、寶寶搶手機,是本能好奇心的驅使
好奇心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寶寶離開媽媽的子宮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們看看這里,看看那里,什么東西對于他們來說都很新鮮。小寶寶們不會掩飾自己的本能,每當處于新的環境,或者出現一種新鮮東西,他們都會想探索一番。
羅切斯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塞萊德 · 基德,在 2012 年的一項實驗中發現:那些與之前看到的事物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事物,并不能引起嬰兒的注意,反而嬰兒更偏向于“有一點奇怪但又不完全新穎”的事物。而手機恰好是這樣的,對于小寶寶來說,手機這個東西天天可以看到,但是它卻一會兒亮、一會兒響,有時候爸爸媽媽還對它說話!這些成功引起了寶寶們的注意,想將手機據為己有。
3、寶寶搶的不是手機,是關注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因認為:在嬰兒早期的潛意識幻想中,母親的意象被分割成“好的”與“壞的”兩類,隨著整合能力的發展,他才把“好”媽媽與“壞”媽媽綜合成完整的、現實的整體母親形象。
寶寶出生后,從與媽媽一體變成了完全分離的兩個個體,小寶寶們就會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注。媽媽一玩手機,寶寶就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了,這個玩手機的媽媽是個“壞媽媽”,為了繼續得到媽媽的關注,最好的辦法就是搶手機!
寶寶總搶手機,媽媽怎么應對?
對于寶寶搶手機,相信家長們經常會走入兩個極端:
*擔心寶寶哭鬧,寶寶想要就給,讓寶寶玩個夠。這類家長認為,寶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會一直玩手機,玩夠了就不感興趣了;
*另一種家長則認為,手機這種電子產品對于孩子來說一無是處,不僅會毀壞孩子的視力,還會讓孩子沉迷,絕對不能給玩。所以,無論寶寶怎么哭鬧,就是不給。
我們應對小堯妹搶手機,沒有那么極端,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會制止,但是偶爾也會滿足一下小堯妹對于手機的好奇心:比如在她非常想要手機的時候,就撥通外公外婆的電話,讓她和他們對話一會,并讓她嘗試自己掛掉電話;有時候也會讓她看一集五分鐘的動畫,滿足一下小堯妹的好奇心。
現在的寶寶們生活在一個電子影像時代,要完全遠離手機并不現實,適當讓寶寶擺弄一下手機,讓他們點一點屏幕、按一按按鍵,反而可以刺激他們的大腦發育。
讓寶寶徹底忘記搶手機,這些方法來試試
現在大家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都是拿著手機,邊看手機邊陪娃。事實上,這種陪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效陪伴。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專家亨里克 · 摩爾,在 2017 年的一次實驗中發現:大多數幼兒都否認,他們能看到眼睛被遮擋住的人或者看向別處的人。簡單來說,就是:“只有你看見了我時,我才能看見你”。所以當你陪在孩子身邊,眼睛卻盯著手機時,孩子并沒有覺得你在陪他!
多少媽媽都是趁著抱娃睡著的時候玩一會手機
孩子想要手機的這點小心思,其實是很容易被轉移的,當寶寶來搶手機時,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1、選擇給寶寶讀一本有趣的繪本,繪本畫面豐富,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2、給孩子放一首好聽的兒歌,并跟著寶寶一起隨著兒歌跳舞;
3、陪寶寶玩一些親子游戲,比如躲貓貓、畫畫、搭積木等。
相信放下手機,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要總讓手機跑出來搗亂,大家都能擁有一段快樂的親子時光,不再為孩子總搶手機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