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論教育》中提到“人只能通過教育而成為其人”
也就是我們人最后可以變成什么樣,主要和教育有關。很多人覺得孩子是不是聰明主要跟遺傳有關系,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不少農民的孩子也能上清華上北大,甚至上哈佛。
孩子先天的智商其實相差不遠,而孩子到底能不能成才?主要是家長的教育有關!
在我們看來一個家庭可以出一個大學生都不錯了,可能剛好他的孩子比較聰明,愛學習,如果三個孩子都能上大學,說明這個家長教育還是有一套的。
而有一對夫妻生了三個孩子,都上了大學,而且最后都以全獎考上國外名校的博士。這和一些企業家給孩子買學位又是完全不同。

這對夫妻是清華大學的老師,男的是我國著名的固體力學家黃克智院士,女的是清華教授陳佩英,他們生了三個孩子,大女兒大學考上清華大學,畢業后考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長子黃永剛(老二)是北大的高材生,畢業后全獎考上哈佛博士,老三黃永強的17歲就到美國上學,大學和博士都是在國外讀完了。

他的三個孩子都非常的孝順,前兩天黃克智92歲生日時,黃永剛說自己做教授,時間比較自由,每年都會回家幾次,父親的生日,母親的生日都會回來,有時候父親的生日過的是陰歷,如果是閏月就會有兩個生日,而他兩個生日都會回來,而且回家也會幫著父母做事情,是一個很孝順很難得的孩子。而陳佩英也在公開的場所表示,自己的孩子很孝順,自己覺得很幸福。

孩子全獎考上了大學,而且還很孝順父母,這是很多父母夢寐以求的結果。但是看到黃克智夫妻都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又覺得很沮喪:別人的聰明都是先天自帶的,我們這出廠質量都不如別人,怎么比啊!
但是陳佩英幾年前去江西一所中學舉辦座談時就明確的講到:自己的孩子之所以這么優秀,并不是說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主要也是在家長的監督和孩子自身的努力下達到了。
而《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的媽媽就說過: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孩子從小教育抓好這幾點,你家娃也可以成才,家長快用起來
1、家長給孩子多點鼓勵
陳佩英小兒子黃永強在清華附小念六年級時,從來沒有摸過計算機,而當時聽說北京要舉辦一個小學生計算機基本的知識競賽,小兒子很想去。
陳佩英和丈夫鼓勵孩子去報名,媽媽也幫孩子找了一個朋友的單位的電腦,在早上6:00~7:00別人上班前借用。
正是父母的鼓勵和支持,黃永強當時拿到了第一名,而也讓他對計算機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直到現在也從事的是計算機的工作。

這讓我想到那個95后博士:兩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金獎得主張鉞,從小也是得到媽媽的鼓勵,參加了一個數學比賽得獎之后,對數學產生了強大的興趣。
父母要不斷給予孩子信心和鼓勵,讓他了解到自己是能夠獲得成功的
2、教會孩子勤奮很重要
陳佩英說自己的二兒子黃永剛,在高考前一年就開始不看任何的電視,每天晚飯后也要做課外的代數題。
自己的小兒子黃宏強在小學四年級開始跟著廣播從26個字母開始學英語,一直跟著學了四年。(家長別說自己不懂英語,就是清華教授的兒子的英文也是跟著廣播學的)勤奮才能多產,耕耘才有收獲。

前兩天黃克智過生日時,兒子黃永剛說自己的父親每天四點起來,而自己比父母學是勤快一些,每天三點起來。
也正是因為這樣,兒子黃永剛也是非常的高產,每年要上課,帶學生,自己還寫論文。
陳佩英說:自己的孩子并不比別人聰明,只是比同齡的孩子付出得更多!
3、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很多父母而不希望孩子看手機,但是自己天天就捧著個手機不停的刷,甚至一面輔導孩子做功課,一面用手機跟朋友聊天。
孩子的很多習慣是習得的,就是我們成人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身邊人的影響。父母愛玩手機,孩子跟著學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佩英和丈夫兩人的時間抓得非常緊的,下班回家基本沒有閑聊時間,吃完飯還會繼續工作!
父母的做法孩子看到眼中學到心中,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回家都是先做作業,復習功課和預習第二天的功課,這些必要的工作做完了,才會去做其他的事情。
父母好的身教,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讓孩子得到滋養讓孩子成長得更健康。
4、孩子教育一定從幼小階段開始
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提到:孩子從出生到18歲,每3到6年就有一個性格成長的飛躍。
而孩子6到12歲,性格,習慣,三觀,道德都有待成型,家長注意培養孩子。
就像我們種樹一樣,小樹小的時候不小心長歪了很容易可以扶直,如果小時候沒有扶直,等樹長大了定型了,就永遠是歪的了。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小學階段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他的是非觀還沒有,父母引導不正確的話,那么很容易讓孩子走上岔路。

這個階段如果錯過,家長沒有好好的教育,孩子初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小學六年進行清晰的規劃,針對孩子每一年的成長和變化出現的問題進行規劃和引導,不遷就孩子的父母才能把控好孩子成長的方向,才能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真正的指路明燈,幫助孩子更好的成才!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就詳細的對孩子小學的每一年進行了詳細的規劃,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性格,還是品德親子溝通等等,都提出了非常多實用性的建議。

一年級讓孩子快速適應,二年級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三年級防止孩子成績下滑,四年級提升孩子學習的難度

五年級讓孩子和成長和學習同進步,六年級孩子的小升初時幫孩子減少壓力,解答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困惑。

針對孩子小學成長中的十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來進行分析,有大量的實例,讓家長拿到就能很清晰的解決孩子在小學階段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小學階段。
原價35元,現優惠價29.8元,點擊下面鏈接就可以購買
小學過了就是孩子的初中,而孩子的初中也是關鍵時期,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入手一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建議父母好好讀一讀,用在孩子身上,將來孩子會感激今天你的用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