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任何事情,在做之前總需要做些準備工作,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交換意見之前,也應該做些對家長的了解準備工作。這種了解有助于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選擇合適的角度,合適的內容,合適的方式來交換意見。班主任對家長的基本情況了解到何種程度,將會影響到與家長溝通交換意見的效果。下面是對家長構成基本情況所做的簡要分析。
從家長構成的普遍情況看,大體有:
1、從經濟狀況上看。
超富裕型、富裕型、小康型、溫飽型、貧困型。
2、從職業分布上看。
政府部門的領導、公務員、事業單位的領導、職員、國營企業領導、職工,民營企業,打工人員,此外還有工商個體戶、城鎮失業人員、農民等。
3、從文化教育程度上看。
有大學學歷的、有中專學歷的、有高中學歷的、有初中學歷的、有小學學歷的、還有小學都沒有讀完的。
4、從區域分布上看。
有城里的、城郊的、市鎮的、農村的。
5、從閱歷情況上看。
有工作單位基本穩定的,工作單位相對穩定的,工作單位變化頻繁的,有職業穩定的,職業相對變化的,職業頻繁變化的。
6、從年齡分布上看。
差異并不太大,基本屬于同齡人范疇。(除個別學生由爺爺奶奶撫養)。
7、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看,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過于溺愛型的。
孩子在家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孩子說一不二,家庭的存在以孩子為中心,父母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對孩子的成長幾乎隨著孩子的性情來做,幾乎從來不說孩子。
(2)溺愛型的。
與過于溺愛型相比,多了一點對孩子文化課學習成績的期望,一切以孩子的學習為中心,只要孩子學習,家長幾乎滿足孩子其他方面的所有要求,家長把什么都包下來,就是學習包不下來。
(3)教育型的。
對孩子的學習及其他,家長有自己的相對明確的教育要求。存在著關心孩子成長,但方式、方法不當的問題。
(4)簡單教育型的。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在教育內容上是重復來,重復去。
(5)粗暴教育型的。
家長通常以打罵為最基本教育方式。
(6)放任自流型的。
家長基本上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極少過問在校學習情況。
(7)放棄型的。
家長將孩子教育完全放棄。
8、從時間的投入上看,有這樣幾種情況。
(1)父母雙方有一方以孩子成長為主,有的甚至放棄了工作,目的是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
(2)父母雙方為了孩子的學習,舉家搬遷,到離學校較近的地方居住,名曰:伴讀。
(3)父母雙方,在工作的同時,雙方共承擔孩子的教育。
(4)父母雙方,在工作的同時,僅一方經常教育孩子。
(5)父母雙方,忙于工作,都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或者極少顧及孩子的教育。
(6)父母雙方,忙于自己的休閑生活,而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
(7)父母離異后,很少過問孩子的教育。
這里僅是做了一般性的分析。從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家長的經濟狀態、職業情況、文化程度、生活區域、人生閱歷、教育方式、時間投入等,其差異是很大的。這是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班主任應該研究這些差異,最大可能的了解這些差異各自的特點,并從中找到與差異接近一致的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方法,使溝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