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小孔,男,14歲,初三學生,陜西西安人,為人比較自負,喜歡別人的夸獎,不能容忍批評,做事情沖動,倔強,沒有恒心,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
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在一家物流公司當經理,平常一天都是比較忙的,沒什么精力去管他。
小孔上小學時的數學,英語成績一直處于班級前三名。到初中后,數學英語成績直線下降,后來迷上了網絡,在課堂上面睡覺,上課遲到早退,和老師經常發生沖突。在家里,媽媽不在的時候不會自覺地去學習,經常偷偷的玩電腦,媽媽發現后并數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就開始將家里的電腦鎖起來,并且要求做完家庭作業后再做鞏固練習,而小孔認為媽媽太嘮叨了,對媽媽表示非常不滿,與媽媽吵架,后來發展到在家里拿錢跑出去上網,媽媽不給錢就和媽媽打架,最后干脆提出不上學了。

圖為日常訓練圖 非本人
心理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出身于單親家庭,媽媽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由于工作比較忙,在照顧孩子方面有些心理問題沒有顧及到,而且媽媽性格比較的強勢,再加上下班回來比較的累,沒有耐心去對待小孔的學習和心理上的問題,同時將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小孔的身上,對于小孔的表現特別的失望。
為了挽救孩子,媽媽就特別的急躁,將所有能用的辦法都用了,而小孔為人比較的自負,喜歡別人的夸獎,不能容忍批評,做事情沖動,倔強,沒有恒心,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對于媽媽的感受就無動于衷,甚至還有報復的心理行為。
2、個人原因
除了性格的原因,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較的叛逆,希望和成人有同等地位的交流,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認為自己是一個成人,能夠獨立自主的面對生活,而不能忍受自己還被看做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
學習成績下降主要是討厭數學老師,因為自己每次數學第一名,老師從不夸獎自己,比自己數學成績差的反而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心理不平衡,所以每次都會到上課故意搗亂引起老師的注意,而老師確認為他是存心搗亂,所以也對小孔的態度不好,久而久之,小孔就變得不愿意學數學,數學成績自然就變得比較的差勁,后來為了補落下的數學,放棄了英語,結果,數學英語都變得很差。

圖為日常訓練圖 非本人
3、同伴原因
同伴關系在青春期的孩子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為了能夠取得同伴的認可,會做出不愿意做的事情,由于同學的慫恿,再加上小孔愛面子,于是也開始去上網,后來漸漸地上癮了。
輔導要點
(1)經常打電話或直接與家長交談,讓家長及時了解小孔心理想法,同時和媽媽多多交流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對于青春期孩子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問題和說話做事的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討問題的方式與其溝通。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能處處為別人著想。

圖為日常訓練圖 非本人
(2)分析平常生活中的網絡成癮的原因,總結其中的得失。在上網過程當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比較得與失。很多事情不能用網絡來解決,只能靠自己來勇敢的面對。
(3)學會接納他人,換位思考。討厭老師直接導致厭學,厭學直接導致網絡成癮,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歸根究底是孩子不能理解老師的苦心,不能體會媽媽的難處。分析為什么老師討厭你,為什么媽媽會對你如此的嚴厲,讓孩子換位思考,假設你是老師或者是媽媽,你會怎么辦。
平常和小孔交流的時候可以多多交流與媽媽和老師相處的環節,然后再從環節中找出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孩子自己體會和評價自己當時的所作所為,然后在換位思考,想想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從而達到能夠去接納他人,換位思考的目的。

圖為日常訓練圖 非本人
(4)學習是需要堅持的,知識能改變命運。以前學習是非常好的,一旦放棄,以前做的努力全白費了。分析以前的學習成績為什么比較的好,為什么會很簡單的取得了成就,而現在是為什么學習成績不好,引導孩子去分析原因,讓孩子相信努力,恒心不夠。平時在上課和訓練中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回歸知識教育的路線。
跟蹤輔導
在家里能夠自覺地去完成作業,并且要求媽媽請家教為他補課,以希望能夠跟上同學的課程進度。有意識減少和控制上網時間。與媽媽的關系有所改善,主動和媽媽的交流溝通,并且會關心媽媽的身體和工作。在學校里面,主動和數學老師道歉,將誤會解釋清楚,以平常心去面對和數學老師之間的關系。